鳳凰衛視10月8日《問答神州》,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人人都說江南好,我說邊疆賽江南,賽呀賽江南。
吳小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一支不穿軍裝,不拿軍餉,永不換防,永不轉業的特殊部隊,成立近六十年來,一直承擔著屯墾戍邊的使命,也一直在“是軍隊沒軍費,是政府還納稅”的特殊體制之下,不斷地探尋著發展的出路。2010年的5月中國召開了建國以來的首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政治局的九位常委悉數出席,對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了全面部署,也為兵團提出了加快推進“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這被兵團人稱為是“三化”動員令。
解說:在兵團半個多世紀的屯墾戍邊歷程當中,農業舉足輕重,有資料表明新疆每三畝半的耕地當中,就有一畝是兵團開墾的。不僅是開荒造田,兵團更以較高的機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躋身中國最重要的棉花基地行列,自1995年至今兵團棉花單產、人均棉花占有量、商品率和出口率一直居中國的第一,然而近兩年來,這里豐產的棉花卻遭遇了收獲難的問題。
吳小莉:現在是棉花的一個采收季節,您前不久才到農八師去調研,看看棉花采收的情況,今年是不是豐收,那么采棉工是不是還是短缺?
車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棉花是兵團的一個優勢產業,也是兵團職工,相當一部分職工的主要收入來源,種好棉花,使棉花豐收,對兵團來講非常重要。那么對兵團來講,如何使豐收的棉花能夠收回來,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是一個需要大量勞動力的這個任務,兵團每年在采摘棉花期間,大約要從地方和內地要招收50萬到60萬名拾花工。一個拾花工在這個地方呆兩到三個月時間,大體上能夠有一個五千塊錢左右的收入回去,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收入,對地方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收入。但是現在帶來新的問題,第一現在這個勞動力啊,這個好象不像前一段,過去的勞動力富余更容易招收,難度加大,第二呢成本提高,這個勞動力用工的成本提高。
解說:在很多植棉國家,用機械采收棉花早已是一項成熟的常規技術,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國棉花生產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在那里人均管理1000畝以上的棉田已是尋常事,而在中國內地機采棉花則是由新疆兵團開創。早在1996年新疆兵團就開始了引進機采棉的嘗試,20002年兵團又促成貴州貴航集團和石河子合資組建了一個農機企業,六年之后原本全部依靠進口的采棉機,在這里研制成功并批量生產,隨后開始在整個兵團進行推廣。
連長:這是一朵一朵的用手工來采,所以這個勞動強度非常大,而且非常艱苦、辛苦。
車俊:剛才我問了一下他這個連長,平時每年這個連要500人采摘,今年是一個都沒有雇傭雇工。
連長:全部百分之百全部是機械。
兵團工作人員:原來我們要接一萬多人,現在是一個人都不用。
車俊:一個團是吧。
吳小莉:這樣咱們可以節約多少成本?
兵團工作人員:這個是平均下來是4毛多錢一公斤,就是機械采摘。
吳小莉:機械采摘,那人工呢?
連長:人工是兩塊多了。
兵團工作人員:一塊五到兩塊錢。
連長:兩塊五了最近。
車俊:一塊五找不上人。
解說:隨著采棉機轟鳴而過,白花花的棉花頃刻間被采摘一空,據說像這樣一臺采棉機一天的采摘量,相當于1500個人工勞力。手采棉3個月才能完成的量,采棉機只要3天就能收完,采凈率可以達到95%以上。
車俊:從現在目前來看,今年我整個兵團的棉花機械化采棉,預計可以達到60%左右,這個所在,我們現在所在的石河子市農八師,它的機械化采棉今年可以預計達到80%,所以我想呢在十二五期間,或者用更短的一段時間內,使我們的機械化采棉,在全兵團能達到80%左右。這樣子我想到那個時候,還可能有一部分手采棉。
吳小莉:原因是因為沒辦法買得起這些采棉機,為什么還保留了20%左右的手采棉?
車俊:不是,它這有兩個問題,第一問題就是有些田塊,它不適應這個機械化采棉,有的田塊不適應機械化采棉。第二當然也有的這個沒有形成規模,它本身沒有形成規模,它就采棉,去機械化采棉,它就是有一個計算成本的問題。
吳小莉:現在采棉機的購買是團里頭購買呢,還是一般的棉農也能夠購買了?
車俊:我們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有一部分這個職工,他就是搞機械化專業、專業戶,他承包,他自己購買,他自己承包,我們給他一定的補貼,這樣他去專業提供服務。也有呢這個公司化的,就是兵團的也有出一部分資金也招商出一部分資金,這個也有的這個公司出一部分資金,組成這個專業的這個機械化采棉隊,采棉公司,提供這個采棉服務,哪個師,哪個團場需要,打個電話,我有多少畝事先定好合同,它就去給你采棉完了。
解說:上個世紀的50年代,以色列人發明了滴灌技術,成功地“讓沙漠開滿鮮花”。差不多就是在同一時期,在中國的新疆誕生了生產建設兵團,在茫茫戈壁灘上,軍墾戰士用一雙手,一把锨,開墾出了萬畝良田,然而這里的降水量和以色列的沙漠相差無幾,一代代的農墾職工卻因為缺水吃盡了苦頭,一度兵團人不遠萬里請來了以色列的農業專家,希望引進滴灌技術,但是他們卻發現,每畝地的引進成本高達兩千多元人民幣,對于依靠農墾來維持運轉的兵團來說,這筆投入無疑是個天文數字。
車俊:以色列的東西很先進,但確實引進的成本很高,作為兵團的職工和我們地方的農民,很難以接受這個成本,所以在我們這兒引進以后呢,感覺到推廣很難。所以應該說建設兵團是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創新,這個技術上創新,比如講膜下滴灌就是我們的技術創新,還有一種叫自壓式膜下滴灌,我們自己生產了這個這些滴灌帶,和一些研制了這種滴灌的肥料,把肥料也變成這種滴灌,所以這個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受到了歡迎。現在完全具備這個大面積推廣的價值,既用于農產品,也用于林果業,甚至現在已經開始研發用于水稻。
兵團工作人員:政委跟你匯報,膜下滴灌技術現在在我們兵團包括在新疆基本上所有作物基本上都解決了,四大作物,首先是在棉花上突破,然后小麥、玉米全部是,最難最難的就是水稻。
車俊:我記得我們在農村的時候要育秧,然后到水田灌得滿滿的,要犁田,要耙田。然后人要把褲腿要卷起來,下到水田里面去插秧。這個呢它已經不要了,不需要這樣的水田,所以我們人可以走到地里面來,跟種麥子一樣的。
這個呢就是它的膜下滴灌帶,所有的水、肥料都是通過這個帶子呢,一個一個眼子滴下去,埋在地下,它既節水又使它的水和肥料能夠非常準確的通過它的根系能夠很好的吸收,所以它達到了一個增產、節肥,這個好的效果。袁隆平院士今年的超級水稻,它已經突破了(畝產)九百公斤,那么它現在呢應該僅僅是從膜下滴水灌溉的技術上,突破了以后就已經預計可以達到(畝產)七百公斤左右,所以我說它的潛力還很大。
解說:采用滴灌進行灌溉的農業,曾被稱為是“貴族農業”,即便是在發達國家滴灌也主要是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的作物,而新疆兵團的滴灌技術把用戶的初始一次性畝投入,由以色列技術的2500元下降到了300元,不僅適用于經濟作物,也適用于大田作物,開創了農田大面積使用這項技術的先河。
吳小莉:有些人覺得說內地還有很多的省份,還到了以色列去學習的時候,以色列特別講說,不用來看我們了,你們去石河子看看就可以了。我們要怎么樣把這個知名度再拉高,這些滴灌的技術能夠推廣到全國,甚至是外銷到國外?
車俊:對,因為過去這個兵團,他們在這個市場運作方面,在市場推銷方面,在市場宣傳方面,應該說做的還不注意,不能講沒做,不注意。所以你剛才說到,為什么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技術,不知道建設兵團的這個節水灌溉技術,就是還是有不夠的一面。那么現在呢一個是兵團自身呢,也加強在這方面的推廣,我們想呢這個兵團是想把這個節水灌溉,從技術整體的技術到規模、設計、施工、材料供應和管理,我們想把它作為一個產業來去發展,來去這個推廣到全國去。
還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遼寧,這個遼寧省委書記王珉同志和他的省長,到他對口支援農八師和石河子,他來看了以后對這個節水灌溉技術贊嘆不已,非常驚訝,他提出來希望我們能夠兵團支持他們遼寧,來推廣一千萬畝的這個節水灌溉技術,這個我們覺得呢,他對口支援我們,我們用我們的長處再去幫助他,實際上也是一種回報,是一種回饋,我覺得我們也是應該的。所以我們現在組織了這個上百年的技術隊伍已經到遼寧去了,在幫助他們規劃,幫助他們組織實施這個節水灌溉。
解說:2010年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首次把兵團12個師(市)納入了全國對口援疆的范疇。在車俊看來,其中的一個大作用,就是把偏遠的兵團和內地發達的市場對接起來。
車俊:你比如講兵團有一個產品叫大棗,叫昆侖和田玉棗,是我們最困難的和田地區,農十四師生產的這個品牌的這個棗子,又大,口味又好,這個,那真是好得不得了。那么這個棗子呢,過去在這兒這個生產銷售很困難,那么由于北京市對口援建和田地區和農十四師,北京市一看,這個一來一看這個棗好啊,太好了,在北京市場也好。現在介紹了北京很多的一些企業,這個就是超市啊,搞農超對接,我們現在這些棗子直接進入到大超市,包裝,再加上他們給幫助一些包裝。現在你知道這一個棗子,這一盒棗稍微加一些包裝,北京市創造條件免費進入王府井,進入西單,進入這個北京的這些市場,稍微包裝一下一盒棗就是上百塊錢,一百塊錢、兩百塊錢,那么我們算了一下一顆棗就得幾塊錢一顆棗了,你看它的附加值陡增,而且到哪里去市場銷售非常好,市場第一需要買不到這樣的棗,第二我們這有東西出不去,你看這就是對口支援帶來的效果。
車俊:這張照片你得看,就是你現在所在的石河子的原貌,這是原貌圖,真實的原貌圖。
吳小莉:戈壁灘上蓋花園,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
車俊:是,這個樓你看,正在蓋的這棟樓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
吳小莉:1953年。
車俊:就是這個辦公樓,我們現在就在這里面。
吳小莉:1950年新中國屯墾事業的奠基人王震將軍率軍挺進石河子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在茫茫戈壁灘上,建起了兵團的第一座城市石河子市。石河子完全是由軍人選址、設計、建造,至今仍保持著濃厚的軍墾色彩,在這里道路把城市切割成為整齊劃一的方格狀,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以上,2000年,石河子被聯合國授予了“人居環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稱號,也是在同一年這里成立了石河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中國地理位置上最西部的國家級開發區,目前已經成為了中西部省份最大的棉紡織生產基地,聚氯乙烯生產規模全國第一。
車俊:大家都說石河子模式好,那么應該這幾十年來應該說城鎮化的步伐應該更快一點,這個發展得這個應該更好一點,那就應該說石河子的模式在兵團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和復制。但是現在看來應該說進度并不快,進度并不快,所以我提出一個認識不高,認識不統一和這個信心不足,和發展不快的問題,所以我想要推進城鎮化必須有針對性,要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解說:目前兵團共管理著石河子、阿拉爾、圖木舒克、五家渠和北屯五個市,根據兵團的新目標,原則上沒有建市的8個農師市,需各建一座縣級市,與此同時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多次深入墾區、團場考察調研,為兵團描繪城鎮總規劃。
吳小莉: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特別到了兵團來考察,是我們邀請他們來的嗎,來做城市規劃,還是他們主動請纓過來?
車俊:應該說是我們主動邀請來的,因為我長期在地方工作,我做過安徽省合肥市省會合肥市,做過河北省石家莊市,做過兩個省會的市委書記。我想我在工作當中的經驗是,城鎮特別是一個城市,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規劃,對兵團來講首先是要做好這個城鎮規劃體系,它在哪個地方建城市,在哪個地方建城鎮,建到什么樣的規模,以什么樣的產業為支撐,怎么和地方的城鎮規劃體系相吻合,這個科學合理的布局,規劃非常重要。這是從體系來講要有一個科學的體系,而不是無序地發展,你想建就建,你誰想去怎么著就怎么著,那最后非亂套不可。
吳小莉:那他們來這里考察了多久,現在這個規劃預計什么時候會出來?
車俊:現在這個城鎮兵團的城鎮規劃體系,已經基本這個本子已經基本出來了,我們還有待于和自治區,向自治區的這個,跟自治區的城市規劃體系還有一個相對接的問題,因為我們這個是新疆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的城鎮規劃體系,必須要在自治區的這個大的城鎮規劃體系框架內相一致,相吻合,相匹配,相協調。所以正在,還在最后的工作過程當中,我想在今年年底以前這個城鎮規劃,完整的、科學的比較合理的城鎮規劃體系,會在專家他們的這個論證制訂下,和自治區搞好對接,最后能夠按照規定的程序會完成。
解說:一直以來兵團受中國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的雙重領導,屬于計劃單列的副省級單位,其財稅制度與一般的地稅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在兵團當中只有擁有建制的城市,如石河子、五家渠等五個市在其市范圍內可以征稅,其余的師部及團場小城鎮均屬非建制城鎮,沒有稅收的職能,也不能夠對引進的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
吳小莉:您剛才在講城鎮化的過程當中有一點很重要,怎么樣搞好跟地方的利益分配的關系,我想這個很大的一部分也是稅收的問題,這是不是也是確實我們在城鎮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車俊:那么這個實際上是一個利益關系問題,怎么調整和處理好和地方的利益關系,我想兵團呢它的存在和發展最終不是為自己,是為國家的大局,為自治區的大局,但是它在過程中,在局部上它有自身的一些利益,但是處理這些自身利益的同時,必須要兼顧地方的利益,堅持不與民爭利的優良傳統,那么現在兵團的企業在自治區基本上都是向地方納稅。
這個那么我想呢,在下一步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過程當中,第一我們還要堅持不與民爭利,要多為地方各族群眾做貢獻,做好服務。那么我想那就是在增量這一塊,在增量這一塊,能夠這個爭得自治區和地方的同意,能夠給予兵團的返還和支持,這樣有利于兵團的這個推進城鎮化和推進工業化。到一定程度以后,又可以通過我們的發展,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再反哺,反哺地方。再支持地方的發展。
吳小莉:這樣才能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車俊:是,它這個城鎮化的建設帶來的還有一個效應是什么效應呢?這就是石河子你可以看到,石河子為什么從一個隔壁荒灘,能夠現在聚集幾十萬人?而且能夠生活這么這個這么好,它能夠留得住,而且能夠不斷地吸引人往這兒來。就是因為它是城市,在這兒能夠有享受到現代的物質生活,現代的文化生活,和現代的城市文明和配套的公共服務。這就是城鎮化所要我們所期望帶來的目的,你屯墾戍邊靠什么,屯墾最重要的是有人在這兒戍邊,要有人戍邊,沒有人在這兒我們邊境線不洞門大開了嘛,對不對?那么這個地方要有人,我們在第一代兵團人,老一代兵團人,他們是一種理想。
吳小莉:犧牲、奉獻。
車俊:信念、奉獻、犧牲到這兒來的,但是我們現在已經走向市場經濟了,我們還要繼續強調這種精神弘揚兵團精神。但是我們同時還要創造比較好的生活條件,就業崗位和生活環境,這樣才能夠留住人,吸引人,讓兵團的這種千秋偉業能夠代代相傳。
吳小莉:謝謝政委接受我們的采訪,祝福您,也祝福兵團。
車俊:謝謝。